东北豆与黄淮豆同时集中收获,而一场大范围的降雨降温自北向南展开,加剧了南北收购主体“先下手为强”的心理。但国庆长假过后,东北产区收购价格很难续涨,关内高水分豆源也难企稳。
国庆节期间,长江流域高蛋白豆区田间收获基本结束,豆源因价格高开曾出现短暂滞留;黄淮海大豆主产区苏、豫、皖集中收获如期而至,各地均有个别跨行业主体率先引领价格,以致专业收购主体谨慎心理被打乱,由于水分偏大,大豆价格日益上涨,需求端很快再度转入湖北,价格即刻被拉升。东北产区的情形令贸易商产生纠结,各地高开的价格市场难以接受,而低价收购豆农存在严重的惜售现象。
东北与黄淮豆区集中收获期在同一时间,东北各地入市的大豆质量明显优于早熟豆,而关内各地的大豆质量均好于预期,唯独水分在抢收之中难以把握。当前正值各地收获高峰期,一场大范围的降雨降温自北向南展开,加剧了南北收购主体“先下手为强”的心理。
东北大部分运输优势区毛粮收购价达到5640~5700元/吨;关内豆区豫、皖等地受东北价格影响,初期毛粮收购价5700~5800元/吨显然偏低。各区域只要有“领头雁”出现,上午和下午价格即会体现“两重天”。短短几天时间,豫、皖豆区毛粮收购价已跃升至6000~6100元/吨;江苏南部优质手工豆跌至预期后,再度反弹到7000~7100元/吨,北部徐州毛粮收购价已达6400元/吨以上,而且水分均偏高。
国庆长假过后,东北产区收购价很难续涨,关内高水分豆源价格依然难以企稳,抢到手的豆源水分不安全,且其价格市场不接受。“你不卖他卖”现象将持续两周,各地各类豆源利润空间均偏低,赌市成本加剧难以与预期利润匹配,而消费终端面对产区高昂的价格,明显失去赌市心理,多数经营主体视销售状况“少进慢补”不愿建仓,豆市僵局或持续到10月下旬。
外围水分偏大
湖北豆价转强
湖北产区仅有汉南小面积“九月寒”待收,其他地区收获已全面结束。经历中秋、国庆假期,外来采购人员全面返乡或转移到其他产区,豆源流通曾一度中断,各地行情稳中趋弱。国庆节期间,能够拉升湖北大豆价格快速反弹的因素在预期之中表现,即豫、皖主产区入市豆源水分偏大,价格由低向高日益递进,让终端重新认识到湖北大豆的各种优势。由于产区内采购主体快速增加,弱势行情大有改观。
中粮集团华南直属库经认真调研后,定于10月6日开始启动收购2021年湖北产非转基因大豆,质量标准为蛋白含量≥43%、水分<13.5%、杂质<1%、完整率>90%,需过4.0长孔清粮筛,收购价为6400元/吨。中粮介入关内大豆收购仅是市场化经营的一种尝试,因收购量较小,对湖北产区行情缺乏影响,该价格已落后于快速反弹的现行行情,估计收购计划将落空。
湖北产区价格刚刚步入企稳阶段,晚熟豆主流装车价为6360~6460元/吨,优质“冀豆12”主流装车价6760~6840元/吨;早熟“537”豆源视雨前雨后、机收和手工收割豆源之分,价格差距较大,在7200~7500元/吨之间。因当地有“冀豆12”替代,苏北做油炸类豆制品同类豆源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明显,因此,湖北早熟“537”在西部的仙桃、潜江、天门需经历漫长的过程。
国庆期间,河南、安徽全面进入收获期,但不利的天气条件,缺乏晾晒指数,各地大豆水分较大,且蛋白含量低于湖北,综合其性价比,湖北晚熟大豆价格具备很大优势,唯一不足的是湖北产区收购商在筛选过程中不够精细而已。
河南、安徽的高水分豆源价格超过湖北豆,湖北产区经历短暂企稳后,晚熟豆快速反弹是正常现象,截至10月7日,仅三天时间晚熟豆涨幅就达160~200元/吨。受此影响,产区收购量急剧下降,持豆主体惜售追涨,同时将推动优质“冀豆12”跟随波动,但目前上行空间不大。建议产区持豆主体在价格上涨过程中,不宜盲目追高,适时适度释放豆源,减缓压力。
挑选种源超常 苏北大幅上扬
江苏豆区南通、盐城、大丰、东台、兴化、泰州、淮安等优质豆区,由于今年大豆品质较好,加上“大乳白”“翠扇”“腐豆”类品种多为人工收割脱粒,不仅受市场青睐,而且吸引山东种子公司提前介入。产区向市场流通压力刚有体现,价格步入之前的预期不足两天,受山东种子公司到处挑拣种源影响,各地行情迅速反弹。
国庆期间,上述各地豆价联动上涨。山东种子公司虽然单挑“大乳白”品种收购,但同类型的“翠扇”和“腐豆”已被硬性推高。上述三个品种装车价最低跌至6760~6800元/吨,种子公司介入后竟出现“一天多价”现象。至10月7日,上述三个优质品种,无论单收或混收的手工商品豆装车价均已高达7000~7100元/吨;能作种子、纯度较好的“大乳白”毛粮收购价已达6860元/吨,种子公司散粮装车价达7000元/吨。种子公司收购量逐渐减少,产区应理性操作,食品市场和种子经营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利润差。
受苏北南部产区价格影响,北部徐州的贾汪、睢宁也出现不分干湿提价抢购现象,沛县田间地头毛粮接收价高达6400元/吨以上,净粮加工后装车成本价将超过6700元/吨,而且水分较大,各地收购商均持有“无论有没有买主,先抢到手再说”的心理,孰不知这种高水分机收豆与南部地区的大豆质量相差较大,未来的利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天气不利晾晒 豫皖流通较慢
河南、安徽(淮河以北)主产区在国庆节期间集中收获,两产区收获时间相邻,不像往年有近10天的错位,集中入市使得两产区之间的赌市主体跨区域倒购转运现象比往年减少。但山东和河北因未进入集中收获期,许多经营商便进入河南拉毛粮北运,而很多安徽北部的收购商纷纷进入皖南和鄂东部大批调运毛粮筛选加工。互相调运增加了运输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各地收购商的看涨信心。
河南主产区许昌、漯河、周口田间收获刚过半,因10月4日夜间开始连续多日降雨,在中断收获的同时,大豆自然水分加大,收购商不理性的提价抢购已经生成,未来将有很多豆源若不晾晒则会“发烧”劣变。上述各地毛粮收购价已经突破6000元/吨,部分非专业大豆赌市群体,成为当地的价格“领头羊”,毛粮收购价直奔6100元/吨,净粮装车报价6300~6400元/吨。许多收购商向市场瞒报水分,多数称在15%左右,实质上进入市场的豆源水分却高达16%~17%。
安徽阜阳太和、亳州、淮北、宿州、蚌埠等地降雨虽不明显,但大幅降温全面体现,降雨降温前豆农积极抢收,而各地收购商也同步抢购。本来较好的豆质,经历这种“双抢”,其价格不言而喻。各地价格继续向高位运行,毛粮收购价全面跨入6100~6200元/吨,装车报价6300~6400元/吨,因水分原因,各地流通不畅,即便有装车现象,几乎一半都是赌市商异地转运。
河南、安徽行情多受东北产区推动,目前最受益的是湖北豆区高开低走得到转变,收购商没有转化的库存“坐地涨价”。近日,豫、皖产区价格难以企稳,干度一旦转好,农户惜售即会体现,下乡收购的经纪人也会囤积豆源。特别是山东个别种子公司不断推送高价收购“齐黄34”种源的信息,其超出商品豆的价格幅度较大,刚刚刺激了江苏后,又将对鲁、豫、皖带来较大影响,直接拉动收购主体看涨信心。
东北不顾风险 高价收购体现
东北产区新季豆集中入市前,贸易商一直对开秤价纠结,大多数主体均持谨慎心理。前期早熟豆蛋白偏低,但集中收获期体现后,各地晚上市的豆源质量较好,蛋白含量也明显好于之前。市场曾经认为单产要大幅下降,而实收后部分地区却又大幅增产,当然,曾经严重干旱的区域仍存在减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应适度调整价格,但随着大范围收获展开,不但价格未下调,却出现高开后依然向上波动的现象。
东北贸易商情绪激昂,期货市场在假日前曾大幅向上运行,加上国储在新豆上市前单向高底价投拍,接着又来两轮购销双向竞价交易,贸易主体情绪失控,曾经的谨慎在操作中“南辕北辙”。非运输优势区收购价由初期的5500元/吨进入5640~5660元/吨,运输优势区高达5700~5760元/吨;塔选豆非运输优势区向市场装车报价5840~5860元/吨,而运输优势区高达5900~5960元/吨;高蛋白和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报价5960~6100元/吨。
据悉,国庆假期后,东北跌路运输将迎来冬运煤炭储备和秋粮南运高峰,连续数月的优惠价格有可能取消,汽车运费已经大幅上调,运能压力逐渐体现,叠加东北产区高价抢豆,其投资和利润难以匹配。但东北贸易商因连续两年收益丰厚,“再赌一把”的心理难以抹平,家家手里有钱,户户现在仓空;“有人敢收,我也不怕”的现象普遍,以致价格难以下调。东北豆高价已失去优势,关内豆消耗短暂加快;受东北豆价格影响,南北产区目前已出现共振,未来东北和关内豆“谁主沉浮”将由市场决断。
销区理性采购 商户不愿增仓
终端市场受各类蔬菜供应充足和价格低廉影响,豆制品消耗并不景气,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各类食堂选材优越;豆制品生产受拉闸限电制约,许多企业也明显减量加工,同时,因限电导致消泡剂、石膏粉、盐卤等豆制品所需材料全面大幅上涨,部分品种价格甚至翻番;运输费用上涨、大豆价格上涨,而豆制品上涨却很难,加工主体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大型企业用高昂的国产豆,而小作坊却用转基因进口豆。
上述一系列现象,导致销区市场经营商步履维艰,高成本国产豆利润较低,不同类型的进口豆售后利润却较丰厚。产区部分贸易商认为,市场对价格迟早得适应,但面对高昂的价格,已失去增量建库存的意愿,多数主体以销定量、循环增补。近期销区市场在新陈大豆交接之际积极补充货源,这种快节奏补给在10月下旬即会削弱,南北产区相互抬价将拉长僵持的时间。
来源:粮油市场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A座807室
电话:(010) 82106672
邮箱:csiachina@126.com
京ICP备19044408号-1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大豆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