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粮食总产量3657.18亿斤(黑龙江1573.54亿斤,吉林807.84亿斤,辽宁507.74亿斤、内蒙古768.0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6.78%;合计增产达188亿斤(黑龙江65.34亿斤,吉林47.24亿斤,辽宁40亿斤、内蒙古35.26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0.3%。按照每人每天消耗1千克粮食测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新增的粮食产量够2500多万人吃一年。
2021年,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573.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这标志着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826.95万亩,占全国的12.37%,较上年增加169.35万亩,占全国增量的13.07%;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4.47%。“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玉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镇种粮大户孙波喜上眉梢。今年他种植的5000亩玉米喜获丰收,他说:“每亩地能打1800斤粮,是个大丰收年。”黑龙江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已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500亿斤,商品量和调出量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三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均居全国之首。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面积、农业机械化率也均居全国第一。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今年黑龙江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耕、精细化田管和全过程防灾减灾,克服了局地发生疫情、农资价格上涨、局地旱涝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807.84亿斤,比上年增加47.24亿斤。这是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突破700亿斤后,首次超过800亿斤。今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8581.95万亩,比上年增加59.28万亩;全省因干旱、洪涝、风雹等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为73.7万亩,不足上年受灾面积的4%;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1602.9万亩次,同比减少19.6%,发生及危害程度均较轻。同时,吉林重点针对粘虫、蝗虫、稻瘟病等病虫害监测防控,累计防治面积2471.7万亩次,有效控制粮食损失,实现“虫口夺粮”。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近年来积极推进“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今年以来,全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达2875万亩,比上年增加55.2%,促进了玉米等粮食作物稳产增产;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150余万亩,组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1267.07万亩,提高作物抗性,确保安全成熟;春耕、秋收期间的保障农资供应、强化水旱灾防范、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全覆盖等多项措施为粮食丰收提供了保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侯小华表示,吉林省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狠抓政策落实,强化科技支撑,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内蒙古粮食产量达768.06亿斤,较去年增加35.2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武向良介绍,今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名上升两位,跃居全国第6位,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13.18%。内蒙古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产粮大区地位更加稳固。武向良介绍说,今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达10326.45万亩,同比增加76.65万亩,为粮食丰收筑牢基础;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耕地轮作等补贴资金168.6亿元,充分释放“重农抓粮”政策信号,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丰收坚定信心。内蒙古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86万亩,有效支撑粮食产能430亿斤;强化耕地保护与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耕地轮作和盐碱地改良,有效改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据了解,内蒙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规定93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实施农业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节水增粮增效行动,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质量。 2021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07.74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稳居全国第十二位,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单产达955斤/亩,居全国第三位,在粮食主产省中排名第一位。粮食播种面积达5315.4万亩,居全国第十四位。与上年相比,辽宁粮食总产量增加40亿斤,占全国总增量的15%;粮食单产每亩增加71斤,增加量及增幅均位居全国第一位。辽宁省用占全国3.01%的播种面积生产了全国3.72%的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今年玉米亩产1900多斤,较常年高200多斤。”在全国产粮大县辽宁省昌图县,种粮大户吴艳良笑着说,“农民多打粮,贡献也更大。”东北今年光照足、雨水调和,为丰收提供了“天时”。以辽宁为例,4月至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多20%以上,在粮食主要生长季里提供了充足水分。“天帮忙,更要人努力。”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十年九旱”的辽西地区,抓住了降雨充沛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田间管理,成为今年粮食增产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