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春耕期间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不误农时、服务春耕”的原则做好秸秆科学还田,护航2024年春耕备播,打好全年稳产丰收基础。
一、玉米秸秆还田
1.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的地块。主要在需要保墒的西部风沙偏旱区域,以及中部、东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宜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
粉碎作业——春耕播种前选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秸秆粉碎长度≤20cm,平均留茬高度≤15cm。
整地作业——秸秆粉碎后,选用可一次性完成秸秆归行、深松和灭茬碎土、镇压作业的条带耕作机进行整地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深松与灭茬碎土深度。
2.秸秆已粉碎,未进行整地作业的地块。在东部及北部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宜采用碎混还田技术,其他区域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可采用播前补墒或播后灌溉。
耙地、起垄作业——在土壤化冻后,含水率25%左右时,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圆盘重耙进行对角线耙地2遍,耙深15—20cm。耙后起垄,垄宽110—130cm或50—70cm,低洼易涝地应起平头大垄,垄高15cm左右。漫岗地可不起垄,采用平作,春季直接播种。
3.秸秆已粉碎和翻埋,未进行耙地作业的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和翻埋作业,需及时进行耙地和起垄。主要在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区域。
耙地、起垄作业——耙地应在上层土壤(0—30cm)已化冻,下层土壤还未返浆时进行,视土壤化冻情况作业。选用合适的圆盘耙,沿对角线方向耙地。垄作地块沿作物种植方向起垄,并及时重镇压,减小秸秆与土壤之间缝隙。秸秆耙混后及时起矮平大垄,垄高10—15cm,垄宽110—130cm或50—70cm,防止秸秆集堆。
4.秸秆机械离田,“趟底子”的处理。对于秸秆机械离田后残留在农田里的散碎秸秆,在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宜采用碎混还田技术整地;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田块及降水量较小的区域,宜采用条带耕作技术整地。
5.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当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7℃、土壤耕层含水率在20%左右时可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cm,采用通过性强的侧深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播种行距采用50—80cm或40—90cm的宽窄行或60—70cm均匀垄。后茬玉米,在播种时施入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2/3的氮肥在拔节期用作追肥,追肥和深松培土同时进行;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也可一次性施入缓控释玉米专用肥,在玉米生育后期酌情追施适量氮肥。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cm,深度为种下5—6cm和10—11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在大豆苗期选择前-中-后三铲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前铲作业深度10—12cm,中铲作业深度25—30cm,第三铲作业深度12—15cm,培土宽度不低于60cm,以不压苗为宜。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
二、水稻秸秆还田
1.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冬季未开展翻地作业,受农时限制,宜采用旋耕还田技术。
粉碎作业——在土壤化冻机车可进地作业时,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粉碎作业,秸秆粉碎长度≤10cm,平均留茬高度≤10cm。
旋耕作业——在土壤化冻达到15cm以上、土壤含水率在30%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旱旋还田,旋耕深度12—15cm,将秸秆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无秸秆及根茬露出地表。
平地搅浆作业——稻田旋耕后,在春季水稻插秧前7—10天,灌水泡田3—5天,泡田深度高出旋耕后的土壤表面1—3cm。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进一步旋埋浅层秸秆,提高埋茬率,减少漂浮物。作业时水深保持在1—3cm的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cm以下,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天左右达到待插状态。
2.秸秆已粉碎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翻地等作业,宜采用翻埋还田技术。
整地作业——可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在土壤化冻15cm左右时,用旋耕机旱旋或用重耙机旱耙,作业深度10—12cm;于插秧前7—10天放水泡田,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cm的花达水状态。对于不能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可在春季插秧前15—20天放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的2/3,垡片浸透后使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3.秸秆机械离田,“趟底子”的处理。对于土壤含水率较低的地块,宜在土壤化冻达到15cm以上时,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作业。对于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或含水率较大的田块,宜采用平地搅浆机进行水整地作业。在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作业时水深在1—3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cm以下。
4.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根据当地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推荐50%—65%氮肥、70%—80%钾肥、100%磷肥用作底肥,25%—30%氮肥用作蘖肥,10%—20%氮肥、20%—30%钾肥用作穗肥,可适当增加氮肥底肥用量。实行“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移栽期保持1—3cm浅水层;分蘖期在达到花达水时开始补灌3—5cm的水层,依次循环管理;全田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间歇灌溉,黄熟初期开始排水。在病虫害防治上,可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或药剂浸秧等;按照不同种类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农药产品,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A座807室
电话:(010) 82106672
邮箱:csiachina@126.com
京ICP备19044408号-1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大豆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