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明确了提升粮食产能的“路线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能持续提升,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历时6年粮食总产量登上两个千亿斤台阶,在1984年达到8000亿斤。此后,用了9年时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在1993年突破9000亿斤。尽管在1996年、1998年和1999年全国粮食产量分别三次达到万亿斤,但直到2007年,粮食产量才又重新站上1万亿斤的台阶,2010—2011年达到1.1万亿斤以上,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万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万亿斤。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现全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意味着我国粮食总产量将稳步向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迈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将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制度创新、市场改革、科技创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大力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提高单产水平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途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要求,并首提“开展吨粮田创建”。吨粮田,顾名思义,即年粮食亩产达到1吨的农田。创建吨粮田,其实也是对提升粮食产能的大考。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玉米亩产429.1公斤,小麦亩产390.4公斤,稻谷亩产472公斤。以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或发展再生稻来推算,在平均水平上还难以达到吨粮田的标准。这要求科学利用土地、光热、养分和水资源等,集成良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作物茬口衔接等综合性解决方案,兼顾生态发展与可持续性,创建吨粮田示范项目并加以推广。
藏粮于地,向耕地要产能,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能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永久基本农田约15.46亿亩,其中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提升粮食产能,我们需全面落实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力争实现建成后耕地质量提升一至两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另外,在达成总面积目标的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35年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能,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根本动力。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要想在较高的起点上提升粮食产能,种子是关键。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培育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作物品种创新与种子市场发育,2022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开始施行,目的是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鼓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机制保障。一方面,强化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另外一方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实重农抓粮的责任链条,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作者 王晓兵 闵师 分别系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2023年6月17日《农民日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A座807室
电话:(010) 82106672
邮箱:csiachina@126.com
京ICP备19044408号-1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大豆产业协会